1299786人玩过
众所周知,迪士尼翻拍的《花木兰》翻车了,四个轱辘朝天,栽进了一片骂声中。
曾经人人翘首以盼得见东方女战士的英姿,可还没上映,大家便被海报和预告片震撼了一脸。
正片也并没有实现什么逆转,剧情仍然硬伤颇多,甚至出现了花木兰身骑白马在雪崩之中飞奔救人。
豁,这何止是花木兰,这简直是冰雪女王,即便下一秒她唱着歌平地起栋冰雪城堡,我都毫不意外。
不过我今天不是单纯来吐槽这部电影的,毕竟,关于这部电影有多难看,相信你早已心里有数了。
我今天主要想客观聊一聊,它到底有没有优点,又失败在哪里。
(注意: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,存在争议性内容,单纯只想看骂烂片的同学请跳过前半部分)
很多人会用“360度无死角地烂”“诈骗”来形容本片,如果单从前期4.7的豆瓣评分来看,《花木兰》的确可以说是迪士尼近几年公主电影的低谷,直逼塑料梗王《小时代》。
但平心而论,本片虽然并不成功,但也没有真烂得那么惊天动地,顶多算是一部在及格线徘徊的平庸之作,这一点从上映后逐渐回升到4.9的评分,也可见一斑。
如果放开具体的情节bug,综观全片来说,《花木兰》内核阐释的过程,其实并没有走歪,甚至可以说是工整,或者“工业化”。
本片的内核是什么?
很简单,现代女性主义,也就是一个女性如何在充满束缚的时代,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请注意,我说的是现代女性主义,而不是“花木兰精神”,原因咱们后面再说。
先看看主创是如何阐释这一主题的:
作为一个女子,花木兰天生被剥夺了成为勇士的资格,但在替父从军后,她顶着男子的名义拿到了代表勇士的剑。
剑上所刻,是一个勇士的三大信条:
忠、勇、真。
然而,花木兰无论多么努力,也只能做到“忠、勇”,却做不到“真”。
因为一个悖论出现了:
假如她做到了真,就必须公布自己是女性的事实,将会被当场逐出军营,失去成为勇士的资格;
假如她做不到真,那么她即便得到了勇士的虚名,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勇士。
这也是为什么柔然女巫会一直为“勇士”名号而耿耿于怀,因为在这个评价标准下,女人永远无法成为勇士。
同样的,花木兰若想成为勇士,就必须完成一个任务,就是证明勇士品格并非男子独有。
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,她在万军丛中摘下发髻,恢复女儿身去参战。
不得不说,影片对这一桥段的处理非常粗暴幼稚,制造了大批黑人问号,但这一行为的动机没毛病——
不管你认不认,三个标准我都做到了,我实质上已经是个勇士了。
成为事实上的勇士后,花木兰便得以继续履行勇士职责,并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认可,成为了女勇士,继续踏上梦想之路。
整个内核的阐释过程,其实是迪士尼电影中常见的“具象-矛盾-颠覆-重建”结构。
说白了就是四步走:
1.先把内核具象为一个目标(花木兰想成为勇士);
2.制造一个“悖论”,导致主角看似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(“忠勇真”的悖论);
3.让主角打破现有的规则,转败为胜(放弃勇士称号,选择成为真勇士);
4.重建人们的认知(女性可以成为勇士)。
从这一点来看,本片的内核推进的设计是稳的,甚至可算温和坚韧,“女”而不“拳”。
花木兰自始至终并没有与男子站在对立面,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自我证明上。
在迪士尼公主电影不断尝试女性主义主题的风向中,本片可算是比较温和的一部了。
然而,这部影片的优点也就止步于此了。
女性主义内核就仿佛是雪山之巅的一朵小红花。
当我们熬过刺骨的文化魔改寒风,穿过雪花般漫天纷飞的逻辑BUG,终于到达山巅摘下它,这才发现——
这朵小红花是塑料做的。
既没有根,也没有魂。
什么是魂?木兰精神。
《木兰辞》中的花木兰的确是个优秀女性代表,但她的魅力可不是“我要当勇士”那么天真。
恰恰相反,花木兰的魅力,在于对残酷战争的反对,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去之前,“不闻机杼声,唯闻女叹息”,过程中,“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”。
在木兰心中,服徭役这件事显然不是啥值得憧憬的事情。
《木兰辞》中还有更讽刺的,刚说完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的残酷,立刻跟了一句“天子坐明堂”。
你们拼命我坐着,你们离家我看着——你品,你细品。
花木兰“不要尚书郎”光是因为孝吗?不是的,人家意思表达很明显了——
从这一点来看,花木兰原型最牛的地方在于,她具备智慧的眼光,明白战争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,即便当上了军官,为当时好战的统治者卖命,也不过是“将军百战死”。
而迪士尼打造的花木兰就很热血少女了,作为一个福建银,她好战也就算了,居然不对广东人动手,非要替鲜卑拓跋氏去打柔然。
不仅自己要打,还要领兵打,不仅要美美地打,还要把“孝”刻在剑上。
自古忠孝难两全啊姑娘!你这个剑是在诅咒谁吗?
由此可见,主创不仅对《木兰辞》不求甚解,也对中国的历史、文化缺乏常识。
也许他们查阅了大量出土文物图片,也能看出来对中国文化做过一番调研,但他们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极其异想天开的。
他们觉得“孝”就是爱家庭,觉得“气”就是超能力,觉得“真”就是说实话,觉得“不守妇道”就等于“女巫”……
而当会法术会变身的柔然女巫出现时,歪果仁主创觉得大家一定会像西方中世纪闹黑死病时一样,把人家当成异端残害排挤。
可是他们不知道,在俺们中国,这种牛人的待遇一般是——
所以说,即使解题思路没有错,但故事讲得不行,问题就会越来越多。
最突出的问题就是“气”的概念,为什么女子不能用“气”?用了会有什么不良后果?别人会如何惩罚?
主创恐怕自己都不清楚,于是强塞了个柔然女巫作为不知所谓的说明。
可由于“气”的功能太过模糊不清,导致柔然女巫这个人物设定全面崩盘。
我们知道她能变成一只鹰,也能变成无数鸟,能用袖子打人,也能悄无声息地将人夺舍。
可是,既然这样,她又何必去夺舍丞相呢?直接变成鹰飞进皇宫把皇帝夺舍了,盖章认证“柔然是爸爸”不就好了吗?
凡此种种,导致整个《花木兰》的故事是“无根”的。
它仿佛空中楼阁,没有历史文化根基,更没有一个明确的世界观支撑。
全片因此无法拥有严谨的逻辑,随着故事的推进,BUG只会越来越多。
想跳出这一困局,主创其实有两个选择:
其一,是放弃花木兰中国历史故事背景,重塑一个架空世界观;
其二,则是稳扎稳打做好大量研究工作,或者聘请中国本土顾问,并给予较高话语权。
可惜的是,主创两个都没选,他们选择了一条投机取巧的路子——大量堆砌所谓中国元素,试图蒙混过关。
于是天上飞出了潍坊出产的凤凰,木兰脸上贴着辣眼睛的“花黄”,地位直逼老祖宗的媒婆,站在开玩笑似的对联前。
在这样的操作下,口碑触底,几乎是必然发生的结局。
于是有人说,歪果仁拍不好木兰,能拍好木兰的只有我们中国人。
这话没毛病,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:我们拍过不止一版,但终归无法逃脱“换个姿势谈恋爱”的窠臼。
(赵薇版《花木兰》剧照)
花木兰这个中国女英雄,实在是太特别了,也实在是太光彩夺目了。
想要拍好木兰,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根,智慧勇敢的女性之魂,缺一不可。
两眼一抹黑的歪果仁硬要做,这是莽撞,头破血流也活该。
懂文化有常识的中国主创尚未做出优秀的答卷,又是为何?
(今年播出的一部花木兰相关网络大电影)
锅绝不是观众的,如今中国观众鉴赏能力正在急速攀升,即使不以谈恋爱为主,只要作品本身足够优秀,就不会遭到排斥。
最应该背锅的,恐怕还是硬把“糊弄观众”说成“下沉市场”,批量生产平庸作品的资本游戏。
免责声明 :文章来自友邦游戏直播下载网转载分享 友邦游戏直播下载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讯息,不代表友邦游戏直播下载网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;如有侵权请和友邦游戏直播下载网联系删除。